-
查看更多
徐坚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文章《深刻把握全球治理倡议的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9月15日,山东大学讲席教授、外交学院原院长徐坚在《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深刻把握全球治理倡议的重大意义与时代价值》的理论文章。文章指出,全球治理倡议与习近平主席此前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一道,体现了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破解全球治理难题的大国担当,彰显了对历史规律与时代逻辑的深刻把握,有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大创新发展。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王德刚教授、孙平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8月11日,《光明日报》理论版“红船初心专刊”头条刊发了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山东大学旅游产业研究院王德刚教授与孙平教授的理论文章《健全体制机制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文章指出,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一个不断深化层级和不断升级目标的递进过程。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目标下,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要实现由“能融则融”向“应融尽融”的转变升级,通过健全政策、制度和市场机制等措施来加快推进。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潘爱玲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8月12日,管理学院潘爱玲教授在《光明日报》刊发了理论文章《探索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新引擎”。数字影视、数字动漫、数字游戏、数字艺术等新兴业态在提供大量新就业岗位的同时,也为人民群众带来了新的文化体验和精神满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新时代新征程,提升文化建设水平,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要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产业,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当AI成功地将陶片重新拼合最近,在上海举办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项独特的赛事引起广泛关注,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北师香港浸会大学高等研究院联合发起的“大辛庄陶片拼合AI挑战赛”正式启动。这场挑战赛,正将山东济南大辛庄遗址深处那数以万计的商代陶器碎片,与全球顶尖的人工智能智慧连接起来。这些历经3000年光阴的文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学术争鸣|姜生:“昆仑石刻”中“大夫”合文辨正青海果洛玛多县扎陵湖北岸海拔约4308米沉积岩上发现的秦始皇三十七年五大夫翳所作36字采药昆仑刻石,作者根据实地考察及高清照片,曾识其文曰:“皇帝使五大=(大夫)臣翳将方支(技)采药昆陯。翳以卅七年三月己卯,车到此。翳前行可二百五十里。”(《秦昆仑刻石考》,见《文史哲》2025年第3期封2-4)今据原石观察拍摄亿级像素图片资料,就其部分刻字之识别问题,作进一步研究及释文订正。
查看更多 -
查看更多
学科纪事 | 赵德发教授小说《缱绻与决绝》改编电视剧《生万物》将于央视八套首播近日,文学院赵德发教授的长篇小说《缱绻与决绝》被改编为电视剧《生万物》,即将于8月13日登陆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CCTV-8首播,并在爱奇艺同步上线。《缱绻与决绝》是赵德发创作的中国当代文学重要系列“农民三部曲”之一,其艺术价值与历史厚重感广受赞誉。该小说以山东沂蒙山区近七十载的土地变迁为宏大背景,深刻描绘了四代农民在时代洪流中为生存与发展所经历的悲欢离合与爱恨情仇。其中,天牛庙村首富长女绣绣跌宕起伏的命运尤为动人心魄,引发对乡土、人性和时代变迁的深沉思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