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独家专访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我眼中的“金熊猫”

【要闻】时间:2023-08-26      来源:四川观察      

9月19日,首届金熊猫奖评选活动即将在成都开启,除了届时将与观众见面的国内外影视大咖备受关注,金熊猫奖的标识、吉祥物、奖杯的“真容”也成为了关注焦点。

“金熊猫奖的‘视觉形象三件套’应该达到一目了然、回味无穷、生动可爱的效果,让人们过目不忘。”中国美术馆馆长、著名雕塑家吴为山表达了他的期许。吴为山从事雕塑艺术三十余年,塑造了600余件充满温度的雕塑作品,在多个艺术门类颇有建树,头衔众多。而这一次,他担任首届金熊猫奖视觉形象设计评审会主任,负责把关金熊猫奖标识、吉祥物、奖杯的设计。

金熊猫奖标识、吉祥物、奖杯“视觉形象三件套”如何从众多设计方案中脱颖而出?四川观察记者近日在北京独家专访了吴为山。

和合相融 文化为想象提供支点

熊猫这个符号已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的频频亮相为世人所熟知,“有关熊猫的视觉形象众多,如何创作出大家喜闻乐见又耳目一新的作品?”一年多前,带着这样一个设问,吴为山接受了邀请,参与打磨金熊猫奖的视觉形象设计。

优秀的设计并不在于熊猫的“72变”,而是会利用最简约的元素展现最精准的概念。生生之源,和合相融。简约鲜明并融合东方韵味,是此次金熊猫奖视觉形象设计的核心美学追求。

在对国内外可见的已发布使用的熊猫形象进行分类、深入研究之后,以吴为山为代表的评审会专家和国内五家美术学院的设计团队开始了崭新的创作。

含蓄的东方之美恰在于留白与和谐。金熊猫奖标识将太极和熊猫元素互融,白与黑相辅相成,对比凸显各自的价值,体现了中国智慧里的“和谐共生”;吉祥物熊猫沐浴在金色阳光下,神态丰富,憨态可掬,成为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注脚;而奖杯的整体造型是竹子的艺术形态,寓意着节节高。“你看,抓在手上稳稳当当,有一种自豪感,也代表着获奖者之所以能获得这个奖,是因为有一种不断向上向高攀登的力量。”吴为山说。

当谈到他心目中“能获得金熊猫奖的作品是什么样的”时,吴为山说:“这些作品应该是能体现国际表达、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激发全球情感共鸣的优秀影视作品。它们符合金熊猫奖的理念,代表着时代风采,配得上国宝,配得上‘金熊猫’这一金字招牌。”  

时代同频 用写意与世界对话

设计金熊猫奖“视觉三件套”是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早在三十年前,吴为山就已经以雕塑为纽带,架起了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吴为山打造的“写意雕塑”可谓底蕴厚重:横眉冷对的鲁迅,“似”与“不似”之间的齐白石,大漠临风的吴作人……回溯他创作的起点和初心,都围绕着一个问题:如何用可视的形象,将那些史书记载、口口相传的民族历史展现出来,把每一个人物雕塑成时代坐标。

《杜甫草堂组雕·流寓秦州》

四川是大熊猫的故乡。在四川成都杜甫草堂,就伫立着一组吴为山以杜甫为主角创作系列雕塑,定格了杜甫从游学壮歌、长安沉吟、流寓秦州,到夔门抒怀、草堂岁月的人生片段;而吴为山创作的苏东坡的形象,则是选用的乌台诗案以后,中年的、拄着竹杖的东坡形象,清癯而仍旧不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达观。

如今吴为山创作的历代文化先贤塑像漂洋过海,落户世界很多国家。在他看来,中国文化有一种内在的无形力量,在艺术创作上,它会变成无限的可能,让创作源源不断。

“四川大地人文荟萃、历史丰厚,巴蜀文化在这里哺育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不断向前发展。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四川时强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我正在做‘三苏’的雕塑,未来会落地眉山。传承传统文化不能流于空泛的口号,我们文化人所能做的,唯有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吴为山说。



本期编辑:王晨雨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