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国际传播格局

【学术成果】时间:2025-05-2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当前,新技术革命加速了国际力量的分化重组,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又促使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进一步深化,由此推动国际关系格局和国际传播格局的重构。对于中国来说,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对科技革命和国际关系格局重构的新态势,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是极其重要的抓手和着力点。

  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国际传播领域必定会出现国际力量对比变化的新态势、新格局。

  后发优势得以显现

  由于传统媒体时代信息渠道相对单一,且大都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只能被动接收来自西方国家的信息,难以进行反向传播。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种情形将不复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最大的特点,是建立了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进而形成了新的生产力。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这一变化是空前的:它瓦解了传统的新闻业态,引入多元主体要素,形成智能化的传播渠道,实现了从内容生产到传播生态的全面重塑。

  目前,我国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和应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的5G通信技术更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5G与人工智能的融合,不仅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智能安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也在信息传播领域推动着更多创新应用的出现,例如以DeepSeek为代表的国产大模型的崛起和以网络文学、网络影视剧和网络游戏为代表的中国数字文化“新三样”的海外“出圈”等。从历史上看,每一次新技术革命都是后发国家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机遇期,美国在电气时代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日本在电子信息革命时代成为制造业强国,无不如此。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去全球化”策略的实施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给全球经济增长造成巨大挑战;另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逐步提升,为推动人类社会迈向涉及领域更广的平行体系奠定了基础。对于中国来说,只有牢牢把握此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战略机遇,进行前瞻性布局,才能在国际竞争和未来发展中占据制高点,进而赢得话语权。在此过程中,中国的后发优势必将得到凸显。

  信息权力重构成为焦点

  从国际政治的角度讲,国际传播是主权国家为争取并实现国家利益而开展的对外传播活动。在此战略框架下,国家间的信息资源之争、数据主权之争日益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

  在传统大众媒体时代,主流国际传播平台几乎完全集中于西方国家。这些国家凭借自身在经济科技方面的强大实力,掌控着全球信息的采集权和发布权,支配着网络信息的传播渠道,并通过跨国媒介集团将带有意识形态色彩的信息内容强行输出到其他国家。与此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又以“信息安全”“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其他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信息采集和发布权,反对其他国家的“信息自由流动”。这一双标行为不仅破坏了国际传播的公开性、公平性,也导致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数字鸿沟不断深化。

  新兴媒体技术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垄断地位,颠覆和重构了新闻生产、传播的模式与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西方)传统媒体控制信息采集、发布和舆论表达的局面,使东西方国家之间的信息鸿沟、数字鸿沟逐渐缩小。

  人工智能技术为不同国家参与国际传播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新的赛道。首先,人工智能技术和视频生成大模型的普及,使内容生产(创作)不再需要专业化的班底,普通人也可以借助AI工具快速生成视频内容并通过社交平台与网民分享。这就大大降低了内容制作、发布的门槛,为各国参与国际传播提供了多样化路径选择。其次,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将被集成化的传播模式所取代。后者不仅是指不同模态(如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数据的融合,还包括社区电商平台(如小红书)、跨境电商平台(如阿里巴巴国际站)、在线小额交易外贸平台(如敦煌采购网)等的加持。例如,2025年初,大批美国网民涌入小红书,直接与中国网民互动。通过“对账”,美国网民看到了一个与本国媒体报道完全不同的真实中国,由此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这是许多专业外宣媒体孜孜以求却难以达到的效果。此外,跨境电商平台虽然是一种国际物流模式,但是从某种意义上说,物流也是一种信息流,其流通过程也会触发人的感知、认知,产生相应的传播效果。

  由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向集成化传播模式的转型升级,必然导致信息权力的重构,这也使国际话语权的竞争由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范畴更多转向科技竞争的新赛道。

  重塑人类共同价值体系

  从本质上说,任何一个国家的价值体系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并成为这个国家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西方价值体系即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是西方国家意识形态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受到资本主义制度体系的支持与保障。从国际传播的过往经验看,每个国家的传播意图和话语体系都是以其价值观(体系)为基础构建起来的,具有集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利益导向和价值取向于一体的特征。

  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后),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政府将“履行世界领袖责任”视为己任,开始推行价值观输出战略,要求或迫使不同国家接受美国式的民主政治制度、自由市场经济体制和美国的人权标准,并凭借强大的资本和技术力量以及辐射全球的传播网络将自身价值观念“普世化”;而那些没有接受美国价值体系和发展模式的国家,则被视为“普世价值”的异类予以排斥、打击。由于传统媒体渠道的单一性和独占性,这种局面持续了几十年。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了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为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屏障,重塑人类共同价值体系提供了机遇。在这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将发挥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作为技术工具的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智慧算法将数据转变为知识、理念,并借助算力挖掘相关数据(如价值观知识、理念)的关联度和适配度,从而实现对这一部分信息的储存、分析和推荐。这就在技术层面使价值观重塑成为可能。中国数字文化出海“新三样”之所以广受青睐,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拥有的数字平台和AI技术催生了新的用户互动模式,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新三样”的内容引发了广大用户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此外,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开源大语言模型(对比美国闭源大语言模型)也在传递着一种价值理念——开放、共享、合作、互利。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始终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打破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中存在的不公平、不合理观念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涉及国际关系和人类发展的新思想、新理念。针对全球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三大全球倡议”为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建构提供了中国方案,得到联合国和相关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并以多种方式融入国际共识与合作框架中。

  总之,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驱动力量,人工智能正在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和国际竞争的新焦点。随着人工智能、5G以及其他新兴技术的发展,国际传播领域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包括后发国家优势凸显,信息权力重新分配以及西方价值体系不再“普世”等,这势必导致全球传播力量对比的变化,并由此推动国际传播格局的重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