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

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在北京大学顺利举办

【城市】时间:2023-11-20      来源:中国日报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议,响应“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和全球文明倡议,加强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遗产保护利用的多学科交叉融合与人才培养,推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贯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北京分中心、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和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于2023年11月17-18日共同举办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主题为:人与自然的当代关系:共存、互鉴与可持续。

论坛开幕式于北京大学第二体育馆报告厅召开,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出席并致辞。国内外从事遗产研究与实践的知名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的管理者代表共五十余人出席论坛开幕式。开幕式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主持。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在视频致辞中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他指出,世界遗产是全人类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秦昌威秘书长提出:首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促进遗产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其次,应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探索遗产保护新思路,还应大力开展遗产教育和培训,不断加强世界遗产保护能力建设。秦昌威秘书长期待论坛为推动世界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新方案、新智慧,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长秦昌威视频致辞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对与会嘉宾到访燕园表示欢迎。姜国华副书记介绍称,论坛主办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和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世界遗产研究和培训教习的非营利性组织,是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的第一个遗产保护领域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机构,中心在北京、上海、苏州有三个分中心。北京大学丰富的学科建制为北京分中心的工作提供了很好的支撑,这一跨院系国际化的教学科研平台亦在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的保护以及遗产相关学科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姜国华副书记期待各位专家学者在本次论坛上充分发表真知灼见,并鼓励青年学者积极参与讨论,助力博士生、研究生培养。

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姜国华致辞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表达了对第二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成功举办的祝贺。宋新潮理事长梳理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的发展历程,指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是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工作,要积极构建国际化的教学科研机构,以及自然和文化遗产相关学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论坛跨越时空,凝聚了全世界不同民族的青年学者与多彩文化,汲取着世界多元文明相通相融的资源,在世界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长宋新潮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代表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对与会嘉宾的到来和本次论坛的开幕表示热烈祝贺,并对北京大学表达了感谢。刘玉珠理事长指出,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在世界遗产国际合作方面进行的积极实践,充分彰显了大国的责任担当。作为中国文物行业唯一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积极践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在国家文物局的支持下,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于2021年携手多家机构设立了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并于今年在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上正式启动实施。借本次论坛机会,刘玉珠理事长对与会嘉宾加入和参与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全球合作网络的构建表示诚挚的邀请。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致辞

2022年纪念《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五十周年之际,首届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学术论坛在线上举办。论坛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倡议发起, 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相关院系协办。论坛由各发起高校轮值,今年是论坛发起后的第一次线下国际论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党委书记陈建立主持开幕式

在为期两天的会程中,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基斯坦、比利时、赞比亚、哥伦比亚,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中山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以及教科文组织各相关二类中心与教席的与会学者就“世界遗产发展趋势””“考古遗址类遗产的保护与管理”“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村落与文化景观类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历史建成环境的保护与利用”以及“自然遗产保护与社区发展”六个专题开展了深度交流。本次论坛期间召开的青年论坛和遗产地管理者论坛,邀请了从事遗产研究的青年学者、博士生以及来自故宫博物院、普洱景迈山古茶林、黄山等十处世界遗产地的管理者,发布、讨论最新研究成果,分享遗产保护与管理经验。

论坛嘉宾合影


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