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钰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 查看更多

    全人类意识:当代国际传播的新观念

    全人类意识是一个涉及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人类学、传播学等众多领域的复合概念,它描述了一种跨越国界和文化限制的思维方式。从地理大发现时期开始孕育,这一概念在20世纪借助信息技术的显著提升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得到了快速的推广和深化。信息技术的革新与全球化的进程,不仅加强了国际的交流与联系,揭示了不同文

  • 查看更多

    全球文明倡议下中非出版合作的文化基础与实践路径

    摘要:在全球文明倡议的背景下,非洲去殖民化的思潮与中国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有许多相似的历史源头和时代背景,这为双方在出版领域开展更大规模、更广领域的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基础。文章回顾了中非出版合作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动态,梳理了从文明等级论到文明交流互鉴理念的演变,总结了中非在传统思想

  • 查看更多

    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理念、符号与创新路径

    【内容摘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传播好中国非遗,对于赓续历史文脉、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做好中国非遗的国际传播,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深耕非遗背后的精神内涵,挖掘让非遗“活起来”的符号标识和文化产品,并以数字媒体开拓非遗国际传播的创新路径。【关键词】习近平文

  • 查看更多

    文化更深,创意更活

    优秀的文创产品,不要抄袭、不要守旧、不要封闭,要能够传达出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与创造性,对内凝聚文化自信,对外展现文化形象。近几年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成为文创圈的“爆款”,基于这一画作的日常文创用品开发、主题展览、创意演出等,屡屡引发热评、热卖,究其原因,是抓住了当代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原

  • 查看更多

    新时代呼唤“文科振兴”

    多年来,文科似乎成为大学里不太受重视的学科之一。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校认识到,无论是在创建“双一流”的征程上,还是在实现大学最根本的育人使命上,人文社会科学所提供的滋养都必不可少。近期,多所高校对文科院系进行调整,发力文科建设。大学推动文科振兴,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文科的发展,而且能有效促进科

  • 查看更多

    以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这一论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信感,指出了建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