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文化

【福建】时间:2024-09-04      来源:本站      

1645588501582.jpg

妈祖文化和习俗是基于崇拜和信仰,而不断流传至今的具有形式化和仪式感的主要民俗文化之一。从古至今在我国以福建为核心的东南沿海地区,一直都有关于妈祖信仰的传说和文化习俗,在人们的心目中妈祖已经融入了他们的思想和血液。

一、妈祖传说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得到观音赐福便怀了孕。妈祖降生,她出生至满月,一声不哭,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

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自宋代至明中叶以前,民间称她为“通灵神女”或“湄洲神女”。明中叶开始,民众亲切称她为“娘妈”。随后,去台湾的福建移民进一步尊称她为“妈祖”,意思就是娘妈之“祖”。如今,“妈祖”这一民间质朴的称呼已深入人心,被人们普遍接受。林默娘从人变为妈祖,总计三十六次册封,经过夫人、妃、天妃、真君、圣母、太后、皇太后、天后等升级“八连跳”,在上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又加入了“千里眼”、“顺风耳”等神话元素,最终成为今天我们所看到的神通广大的妈祖信仰。此时的妈祖,已经不是“妈祖娘娘”,而是“天上圣母”。

二、妈祖文化中蕴含的中华传统美德

妈祖的一生,没有留下什么著作,没有所谓训诫或神谕。妈祖的真人形象在历代文献资料中也没有留下更多记载。在妈祖的传说中,没有一句说到妈祖的真实相貌。所谓“显灵”,很多的就是风浪中的一盏红灯,一只带路的小鸟,或者一声吼。

传说中,妈祖是救难的海神,经常身着红衣,脚踏祥云,手持如意或红灯,显灵护佑船只,拯救海难;是刚强有力的女战神,南宋开禧元年的紫金山击金和合肥解围,是她在鼓舞士气,明朝的时候,她又护卫着郑和下西洋远达波斯湾、西亚及非洲东海岸;是爱国民族英雄,传说并不遥远,日占时期,台湾淡水的台北关渡宫曾被作为抗日据点,日军发现后,放火烧庙,可是庙未烧毁,日本兵却暴死街头。

妈祖,更是维护统一、象征和平公正的和平女神。她是海峡两岸最早联络的使者,所谓“两岸不通妈祖通”,只要谈及妈祖,两岸同胞就没有什么隔阂。2011年3月,在参加全国人大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就强调指出:既是乡土文化也是重要旅游资源的妈祖文化,是凝聚两岸同胞的一条纽带,要充分发挥其在促进两岸交流合作中的重要作用。妈祖,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崇高与善良的追求,历代文献都指出,奉祀妈祖,目的是“崇德报功”。这一信俗,一方面,包含了妈祖生前的“温良泛爱,振穷周急”、舍己救人的美德;也包含着妈祖被神化后,和人们一起战胜自然灾害,又努力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说。

发祥于福建莆田湄洲岛的妈祖文化,蕴含着“立德、行善、大爱”的精神内涵,“和平、勇敢、友善”的核心理念,“平安、和谐、包容”的价值取向,反映了中国海洋文明的鲜明特征,已成为海峡两岸、海内外华人“民族认同”的精神力量,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三、妈祖文化衍生的民间习俗

从福建莆田湄洲岛祭祀妈祖活动可以看出,经过将近两千年的发展和传承,妈祖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逐渐演化为一种比较纯正的民间习俗。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是妈祖的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湄洲岛会举办大型的祭祀庆典。

饮食:现在的“祭祀”庆典,其实主要宗旨并不在与祭祀,而且现在的祭祀庆典主要在于祈福和喜庆。当地的家家户户会在门柱上挂“门彩”,多姿多彩的颜色寓意美满幸福的生活。这一天大家还会做很多具有湄洲岛特色的食物。妈祖平安糕、妈祖平安面,是当天必须要吃的食物。因为这两种食物寓意吉祥、平安。水紫菜、湄洲鱼饭、紫菜焖饭等,具有湄洲岛特色的美食,也是妈祖诞辰日时,人们餐桌上必备的典型食物。

祈福:男女老少会穿着新衣服走街串巷并相互问候和祝福。还有专门为妈祖庆典准备的“摆棕轿”、“乩童踩火”等民俗活动。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庆典广场上还会点上篝火,人们手挽着手围成一圈绕着火堆转圈。人们还会在妈祖像前虔诚祷告,老年人祈求长命百岁,青壮年希望事业家庭双丰收,而小孩子则希望可以健康长大、学业有成。这些具有鲜明特色的民俗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老百姓的生活,同时还能活跃他们的思想并提升凝聚力。

祭祀:湄洲岛妈祖祭祀活动,主要分为家庭祭祀和祭海两大类。所谓的家庭祭祀习俗,其实指的是就是渔民在出海打渔之前,会在妈祖像前祷告祈福。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出海之后可以满载而归,同时出海的渔民也能平安返航。祭海这种习俗在当今,其实更多的是为了体现国富民安。在妈祖诞辰这一天,当地人会自发的前往海边,同时也会在海边摆上一些简单的吃食,为的就是让拥有大爱的妈祖,能够保佑自己以及家人安康。

17 世纪以来,妈祖随着福建闽南一带的民众进入台湾地区接受奉祀后拥有许多信众,逐渐成为闽台最著名的民间信仰。“三月疯妈祖”是台湾重要的民俗文化活动,指的是在妈祖诞辰的农历三月,各妈祖庙宇举办形式多样的庆典纪念活动,如苗栗通宵白沙屯妈祖北港徒步进香、台中大甲妈祖绕境 进香、云林北港妈祖绕境、彰化南瑶宫妈祖潦溪、台南迎妈祖、新北市土城妈祖割香等多姿多彩的特色活动。

四、妈祖文化国际传播

妈祖文化的足迹亦远播世界,庙宇遍布50多个国家和地区,达上万座,敬仰者3亿多人,成为了一种带有世界性的民间信俗文化。湄洲妈祖祖庙是全球上万座妈祖宫庙的祖庭,每年都有众多世界各地的妈祖敬仰者飞舟跨海而来,进香祷祝、寻根谒祖。因此人们常说,全世界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妈祖敬仰。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标志着妈祖文化成为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妈祖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迎来新机遇。妈祖文化的精神理念,与旨在促进不同国家、不同文明、不同族群之间沟通共赢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精神,有着内在共通的文化逻辑,彰显出中国人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智慧。

妈祖是中华民族的,妈祖文化是世界的。从中国到世界,再从世界到中国,妈祖精神体现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凝聚着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妈祖文化,作为世界各国人民文化交流、和平交往的重要媒介,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文化现象,成为属于全人类的共同精神财富。

五、新时代以来妈祖文化的发展

湄洲岛不仅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也是生态岛、旅游岛,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身,拥有“妈祖信俗”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地、国家旅游度假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海洋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等“一世四国”荣誉和品牌。

在妈祖文化和滨海风光加持下,游客纷至沓来,截至2024年4月,湄洲岛 今年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00万人,比2023年同期增长 21.9%,游客人数较去年提前12天达百万规模,景区热度持续飙升。

2024年2月底,《印象·妈祖》演艺项目在湄洲妈祖祖庙举行开工仪式。该项目将利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性会址场地,充分发挥“艺术+科技”的专业优势,创新动态交互体验模式,打造国内首个妈祖文化沉浸体验与情境行为相融合的演艺项目,预计下半年正式与公众见面。近年来,湄洲岛以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为目标,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创新旅游产品和业态,持续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康养等行业融合发展。同时,作为“世界节日活动之城”,湄洲岛还举办妈祖文化活动周、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品牌节事活动,不断丰富妈祖文化旅游载体。在迈点研究院新近发布的 2024年3月5A级景区品牌传播力100强榜单中,湄洲岛妈祖文化旅游区MBI指数为412.21,列全国第17位,是福建省唯一一家跻身榜单前二十的 5A 级景区。

2021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三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莆田湄洲岛成功举办。本届论坛围绕“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由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在全球华人华侨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进一步推动了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弘扬和发展,促进了莆田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合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妈祖文化由初期的祈求海上航旅平安,演变至亲近民间、慈祥和善、有求必应的赐福祉、保平安,再到如今联结四海、沟通五洲的祈和平、求合作的愿景等等,其内涵和外延随着历史的演进在不断地丰富、拓展和深化。进入新时代,更要进一步深入提炼和弘扬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随着数字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普及和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进一步创新推广机制,讲好新时代的妈祖故事,首先要充分挖掘妈祖文化的时代内涵,把承载人类共同价值的文化创造,作为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要通过运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借助各种新兴社交媒体平台,以生动的故事与鲜活的人物为载体加强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让妈祖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相关报道:

妈祖文化,闪耀世界的“福建名片”_澎湃号·政务_澎湃新闻-The Paper

妈祖文化历千年而愈兴--文化--人民网 (people.com.cn)

什么是妈祖文化?它的传统活动有哪些? (baidu.com)

传承弘扬妈祖文化 探讨国际传播途径 妈祖文化和旅游国际传播论坛在湄洲岛举办 _ 莆田要闻 _ 莆田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putian.gov.cn)

第六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第二十三届中国·莆田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侧记_ 建设动态_福建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fujian.gov.cn)

 

相关论文:

[1]何金,陈盛钟,李美显,等.妈祖文化:以海为媒闪耀世界[N].福建日报,2024-07-18(001).DOI:10.28232/n.cnki.nfjrb.2024.002949.

[2]彭榕华,陈嘉莉,王聪远.闽台民俗“福”文化与交流[J].两岸终身教育,2024,27(03):57-65.DOI:10.16416/j.cnki.cn35-1216/g4.2024.03.008.

[3]陈盛钟,许双萍.湄洲岛今年游客接待量已突破百万[N].福建日报,2024-04-27(003).DOI:10.28232/n.cnki.nfjrb.2024.001729.

[4]张树庭.妈祖文化的时代价值与创新传播[J].人民论坛,2024,(05):94-95.

[5]傅梅香,陈琛,黄国民.“文化味+烟火气”焕发新活力[N].湄洲日报,2024-03-15(B03).DOI:10.28581/n.cnki.nmzrb.2024.000413.

 

相关图片:

妈祖 中国民俗摄影协会.jpg

妈祖 来源:中国民俗摄影协会

海内外信众共祭妈祖 中新社.png

海内外信众共祭妈祖 来源:中新社

妈祖文化活动 莆田侨乡时报.jpg

妈祖文化活动 来源:莆田侨乡时报

妈祖像 中国民俗学网.jpg

妈祖像 来源:中国民俗学网

陶瓷之美,弘扬妈祖精神 人民政协网.jpg

陶瓷之美弘扬妈祖精神 来源:人民政协网

 

图文来源:网络综合

编辑:何冰冰 宁菁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