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意也

【医学经典】时间:2024-04-15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古语“医者,意也”,出自《后汉书·郭玉传》。说的是,东汉名医郭玉为人治病,穷人往往能够痊愈,权贵却屡有不效。当时的皇帝不解,召见郭玉,究诘其由。

郭玉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得言也。”

也就是说,医生诊病,发乎于心,心领神会。气息脉象这种东西本就玄乎其玄,用药施针又不可有毫厘偏差。其中的门道极其精巧,往往是一种体悟或者手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接着,郭玉解释:“夫贵者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摄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漏,重以恐怖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于病哉!此其所为不愈也。”也就是说,那些养尊处优之人,居高临下,医生如履薄冰,惟恐怠慢。正因为此,为其诊病,常有四大难处:一意孤行,不听规劝,一难也;知行离反,不事谨行,二难也;身体不健,不能施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

可见,郭玉认为,病患能否被治愈,并不单纯取决于医生,还要取决于病患自身。换言之,治愈是由诸方合力共同参与,相互激发、碰撞而成的结果,缺一不可。

那么,如何理解郭玉所言的“医者,意也”呢?

《灵枢·本神》言:“心有所忆谓之意”。“忆”,古字作“憶”。意与憶,皆从意,二者同根同源,必然存在着某种联系。

何为“憶”?个人理解,所思不见谓之“憶”。举例来说,离别之人,过往之事,萦绕于心,谓之“憶”(忆)。

意,《说文》曰:“从心察言而知意。”换言之,“意”在言外,需要用心体会。意之所得,不拘于形,不着于象。象,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比如眼之色、耳之声、鼻之臭、舌之味、身之触,皆谓之“象”。“象”浮于表面,所见即所得;而“意”则是隐藏的根由,此中有真意。例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象者,舞剑也,然“意”之所指,实乃沛公。可见,意往往是一种弦外之音、韵外之味,隐匿于事物的背后。

憶与意,都是主观的、形而上的,是超越眼前诸象而引发的思想、情感、意识等心理活动,故《内经》云“心有所憶谓之意”。其中,“憶”是思念、是追忆,是发乎于情的具象思维,而“意”则是一种更为高级的、理性的抽象思维。因此,观此知彼者曰“意”,察微见远者曰“意”,感风追源者曰“意”,溢于目前者曰“意”。

所谓“医者,意也”,指的是作为一名医生,需要具备“见之于外”的能力,或者说“见一叶而知秋”的能力,即透过现象看本质。例如,一个医生看到病患长了瘤子,只知割掉,却不去追根溯源,推究瘤子的成因,那么注定他不可能得“意”,自然称不上真正的医者。

一名真正的医者,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医学理论,同时要有超乎常人的洞察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推演能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才能真正发现问题、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期间,还要有稳定的情绪及超强的心理素质,拼的就是一个综合实力。

古语有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从这个角度来说,医者所需具备的条件与能力,往往不亚于一国宰相。

鲁迅曾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中写道:“按舆论说,先前有一个病人,百药无效。待到遇见了什么叶天士先生,只在旧方上加了一味药引:梧桐叶。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医者,意也。’其时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气。其先百药不投,今以秋气动之。”

文中提及的叶天士,是清代著名中医、温病四大家之一。据载,一妇人临盆难产,先前的医家用药催生不效,家属只好延请叶天士上门。叶天士诊病观方后,偶见院内梧桐叶落,遂就地取材,于原方之中加入梧桐叶数片,产妇服下之后便顺利生产。

此事传为佳话,其他医者蔚然效仿,都在催产方中加入梧桐叶,转为叶天士笑噱。问其故,叶天士答道:余用梧桐叶时,其时为秋,取梧桐叶落也。非其时,用之何为?

翻阅历代本草文献,均不见梧桐叶作药的记载。梧桐叶并未入药,也没有催生助产的功效。叶天士却能用之即效,其中的门道何在?

个人认为,叶天士之意,在于镇肝降冲。也就是说,本案中这位产妇难产的症结,在于肝气上干,更挟冲脉之气上逆,以致于胎不能下。中医学中,人之血海名曰“冲”,起于人体下腹盆腔,与胞宫(即子宫)相连。女子的月事、受胎等出现问题,多与冲脉有关,如《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就说:“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中医催产之方,多为补气活血化瘀之药,例如人参、当归一类。人参、当归虽能补助气血,然其性皆兼升浮。梧桐属木入肝,其叶又得金秋肃降之气而落,性主沉降,故加入梧桐落叶,使得补气活血之力下行,是以产妇交骨得开而能生子。

叶天士之所以觉得好笑,乃是因为后来的医家东施效颦。若非冲气上逆以致胎不能下,加入梧桐叶作什么?更何况,如果不是秋日落叶,必不得金秋之气,又何来的镇逆之功?

看来,良医治病,莫不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在叶天士看来,即使同为梧桐叶,但长在树上与落于地下,已是天渊之别,温病大家果然名不虚传。以叶落降逆助产,堪称空前绝后,可谓妙笔神来。由此可知,倘若医者知“道”,世间万物皆能为我所用,以之作药。

本案中的梧桐落叶,能否用其他药物替换呢?当然可以。个人认为,怀牛膝、代赭石,凡主沉降之品均可替换。当然,比起叶天士的梧桐落叶,这些替代品都相形见绌。

为什么相形见绌?因为医者,意也。为什么医者开方,有效有不效?因为医者,意也。为什么叶天士在保持原方不动的情况下,只加入梧桐落叶,就能扭转乾坤?因为医者,意也。


作者:黄照

编辑:张致远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