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

【医学经典】时间:2024-04-22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枸杞是茄科植物,蔓生灌木,高达1米余,生长于山坡、田埂或丘陵地带,全国大部分地区均有分布。

北宋王怀隐、王佑等编写的《太平圣惠方》记述枸杞“春名天精,夏名枸杞,秋名地骨,冬名仙人杖,亦名西王母杖。宜四时采服之,令与天地齐寿”。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进一步写道:“盖其苗乃天精,苦甘而凉,上焦心肺客热者宜之;根乃地骨,甘淡而寒,下焦肝肾虚热者宜之,此皆三焦气分之药,所谓热淫于内,泻以甘寒也。”

说吃了枸杞可以“与天地齐寿”未免太夸张,但有益于心肺肝肾却是没有异议的。

枸杞还有许多传说,其中流传广泛的一个就是“僧房药树”。请看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楚州开元寺北院枸杞临井繁茂可观群贤赋诗因以继和》:僧房药树依寒井,井有清泉药有灵。翠黛叶生笼石甃,殷红子熟照铜镜。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

很久以前某山村有口老井,井壁砖缝里长出数株药树。每到秋季,殷红的枸杞子没人采摘,纷纷落入井水中。村里的居民世世代代都饮这口井的水,人人都身强体健,精力充沛,寿高百岁以上的不乏其人,该村也成为遐迩闻名的长寿村。后来,佛家寺院也跟山民学习,有意在井壁种植枸杞,以致“井有清泉药有灵”,于是才出现了这首诗。刘禹锡更将植物的形态、颜色予以描述,“翠黛叶生,殷红子熟”,形象逼真。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朱儒子见溪侧有两个花犬玩耍,追逐于枸杞树下。于是掘土得一如犬形的枸杞根。他烹而食之,忽觉身轻。恰如刘禹锡所说:“根老能成瑞犬形。”

枸杞子是茄科植物宁夏枸杞的干燥成熟果实。夏、秋二季果实呈红色时采收,热风烘干,除去果梗;或晾至皮皱后,晒干,除去果梗。

枸杞有西枸杞和津枸杞之分。西枸杞(主产于宁夏)呈椭圆形或纺锤形,表面鲜红色至暗红色,具不规则的皱纹,略有光泽,肉质柔润,内有黄色种子。味甜,嚼之唾液染成红黄色。以粒大、肉厚、色红、质柔软者为佳。津枸杞(主产于天津、河北一带)呈椭圆形或圆柱形,两端略尖,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具不规则的皱纹,无光泽,质柔软而略滋润,味甜。

枸杞子的滋补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枸杞子味甘性平,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能,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的治疗。现代研究显示,枸杞子富含营养,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之佳品。


作者:段振离

编辑:张致远

分享: